准备好开始了吗?
那就与我们取得联系吧
有一个品牌项目想和我们谈谈吗?您可以填写右边的表格,让我们了解您的项目需求,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将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当然也欢迎您给我们写信或是打电话,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TASOM 唐宋软件
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157号财富国际广场C区38栋403室
电话:0771-6776066、0771-6773677
邮箱:491293210@qq.com
2017/3/11 4:35:48 |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的兄弟圈大概有1000多个兄弟,其间从事微信代购的‘老友’不少于20个,代购商品以面膜、化妆品、手包等为主,产地则以日美韩澳等为主。有时候会采购一些化妆品、手包,感受既便利又实惠。”在江苏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作业的赵女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跟着微信的日趋普及,很多代购商使用微信进行推行出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景象。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查询发现,微信代购存在售假成风、变相传销、违法私运等各种乱象。有关人士表明,对于乱象丛生的微信代购,中国亟须出台有关法令法规进行制约,加速法制建设,实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假乱真 售假成风
乱象一:以假乱真,售假成风。查询发现,不少微信代购的商品,质量无法确保,高仿品、假冒伪劣品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不少人依据兄弟体面等感爱因素不好意思回绝,通常会上当受骗。
依据辽宁省消协发布的典型事例,消费者刘女士在兄弟圈看到同学推荐韩国品牌化妆品,说卖家是自个的兄弟,长时间久居韩国,确保正品还比市场价廉价。刘女士微信转账给卖家买了1套,几天后化妆品送到,她翻开后闻到一股刺鼻的酒精味,和曾经用过的不一样。刘女士顿觉上当了想退货,但是卖家已把她的微信删去,再也联络不上了。
没有评估机制、没有信誉担保、没有第三方买卖平台,微信代购的买卖方式彻底依据买家对店东的信赖,由此埋下了极大危险,一旦呈现骗局,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对于微信代购危险,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国清博士剖析指出,因为代购的买卖双方没有构成实质性的契约联系,所以消费者在遇到收款不发货、质量无确保、售假、售后无保证等疑问时,通常缺少维权的根底条件——买卖合同,并且消费者很多时候通常连侵权主体即代购商的实在名字都不知道;另一方面,聊天记载等依据性材料的缺失也增添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名为返利 实为传销
乱象二:虚拟成绩,展开下线,变相传销。一些微信代购商经常在兄弟圈贴出夸大的销量,譬如声称今日卖了多少货、这个月赚了多少万等,甚至把银行卡的进账记载或许订单量晒出来,让消费者看了不由怦然心动。更有甚者,一些正想从事电商作业的年轻人忍不住引诱,加盟成为其所谓的“经销商”或“正式分销商”,但在后来经营中却发现商品根本卖不动,只好厚着脸皮去不断“忽悠”亲戚兄弟采购,更多的消费者因而上当受骗。这种微信代购实质上终究异化成了“传销”,损害较大。
近日,全国首例“微信大众号”传销案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法院宣判。青岛男人王贤注册了4个微信大众号,经过这些微信大众号以“加粉”名义展开不一样层级的会员,会员展开下线可得到必定的返利。这种新的大众号传销方法短短3个月吸收会员达18万余人,直接或间接收取会员交纳的传销资金额累计到达180万余元。腾讯公司发现了体系内的这一违法景象向警方举报。经过侦办,大连警方把握了电子物证依据,查明晰该团伙的犯罪事实。
有专家表明,使用“微商”展开网络传销的特色有两个:一是使用熟人、兄弟圈进行传销,隐蔽性强,欺骗性强;二是延伸速度快,触及地域广,触及人员多,社会影响大。消费者应进步警觉,对所谓的“返利”、“分销”等引诱要多加当心,一旦发现有传销嫌疑要坚决抵抗,或报警寻求协助。
代购者偷税漏税 采购者也算违法
乱象三:“奢侈品代购”逼上梁山,偷税漏税,构成违法私运。这类景象越来越遍及,不久前南京市法院体系接连开庭审理了多起私运案子,其间不乏因躲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缴税款的盈利性微信代购者。而在全国范围内,“空姐代购逃税”、“私运高档手表入境”等新闻不断见诸报端。
据报道,近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一同代购偷逃税案子,被告人从境外找人采购价格不菲的奢侈品手提包,买到货后“人肉”入关,再将物品在网上出售获利。因为累积偷逃税款高达千万元,该案两名主犯一审均获刑11年。
家住南京的冯亮(化名)在2013年经人介绍认识了香港居民刘敏(化名),传闻刘敏有方法能从欧洲等地买到价格不菲的奢侈品爱马仕品牌手提包等物品,两人合谋开端了偷逃税款私运奢侈品入境之路。自2013年末至2015年9月,刘敏在境外买到物品后,选用“货标别离”手法,将货品“人肉”带入境内,再经过快递邮寄至冯亮指定地址,货品的标签、包装等也经过相似手法交给冯亮。依据检方联系冯亮出售单据和快递记载等内容承认,短短一年多,他们私运入境的货品偷逃税款达2720万元。
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直接向私运人不合法收买国家制止进口物品的,或许直接向私运人不合法收买私运进口的别的货品、物品,数额较大的,以私运罪论处。
应该说,中国对于网络出售范畴呈现的一些新鲜事物也在不断研究出台新的法令法规。如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3月24日联合下发的《对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告诉》,就对于“海淘”等跨境电商进行了必定的标准,清晰消费者“海淘”的单次买卖额不得高于2000元,自己年度买卖不得超越2万元。在此额度内,消费者享用增值税、消费税70%的关税优惠,一旦超出则依照通常交易的方法全额纳税。
3月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揭露表明,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中国网络购物展开势头杰出。但在商品质量、消费者维护方面也存在不少疑问。网购不是法外之地,要加强监管、进步职业自律。对于新生事物,如何健全网购法令保证,有些还在探究当中。既要让消费者买东西便利、放心,又要保证商品质量。